棲城設計
2021-10-16 18:00:10
“房地產正在回歸普通行業,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導力量和新引擎,在中國新一輪發展中,被寄予取代房地產國民經濟地位的厚望,此背景下的新興產業園經濟,正在蓬勃興起......”
2010年,棲城有個π型的專業方向計劃,即是以設計創新驅動的泛設計領域和以專業縱深為方向的康養與產業辦公領域,10年過去,棲城康養已經成為中國一線品牌,同時產業辦公設計一直在靜默而澎湃生長,是棲城系內業績收獲最多的,代表作品如騰訊研發中心,桐鄉鳳凰湖CBD總部群,南京經濟開發區,南京新能產業園,重慶禮嘉智慧公園西區等。
· 南京新能產業園
不同時代背景下,人、產業、城市關系的融合和此消彼長,塑造了從工業園,產業園,產業社區的進化。
產業地產核心驅動力從外力(政策)向內力(技術或財富)演變;空間布局上越來越趨向于城市功能,由交通導向到核心企業、產業集群導向,再到城市功能和產業功能導向;產業地產與城市發展空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從脫離到耦合,再到緊密融合。
我們認為,在中國快速生長的市場環境下,特別是產業模式和人群迭代,商業更替這些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下,產業園區空間規劃更應考慮對變化的適應性,對城市關系轉化的寬容性,一個良好狀態就是在相對穩定的硬件環境里,通過軟環境和內容升級,來實現可持續的產業更新。
在大設計層面,要實現產業,運營,商業等的交圈和穿透,這需要一種思維和能力,而不是賦予標準答案,在一個項目的空間定型后,區位交通,消費內容,人群,運營主體等這些都成為了時間上變量,左右著園區的狀態變化。作為有限介入的設計師,一是需要賦予項目初始的能量,有一個好的啟勢,二是讓定型空間能寬容和助力未來不可測的使用環境,始終提供低耗高效,正向的支持。
此外,創新力始終依賴人聚的活躍度和碰撞,場景應當能激發多樣性行為的發生。
基于這些出發點,我們在設計中會重視以下三個因素:
“弱邊界,強場景,陽光派?!?/strong>
在棲城的眾多案例中都能找到這些因素的廣泛實踐。
· 騰訊武漢研發中心,2012年開始設計,是湯遜湖邊產業園區的第一個建筑,設計最初遵循集約,寬容度,彈性等一些原則很好的適應了外部環境和內部調整,使其一直呈現良好的運營狀態,現在也是媒體推薦的武漢建筑地圖重要節點。
...........
'弱邊界
Diluted Boundaries
無邊界園區 / 開放而自由
我們主張無邊界園區,即便是在郊遠區域,也會促進積極的社會關系。
過去我們以滿足安全,設定管理邊界,區分你我而建立起來的園區,現在正在成為孤島。
而消解園區和城市邊界,建筑之間的硬邊界,取代以公共場地,植入服務或自助設施,實現流動場景體驗和運營的自由度,讓場所融入城市發展進化,正是消解邊界的意義。
· 重慶禮嘉智慧公園西區(建設中)
辦公組團懸浮在山地之上,起伏山地作為生態地表被保留,與城市綠地公園連成一片,步行體系綿延其上,通達各個城市街口,園區的配套和環境也能提供給周邊居民或游客,實現彈性進化。
Diluted Boundaries
園區基地城市化 / 公園城市+煙火城市
我們主張園區基底城市化, 各個街區的內部綠化空間與城市空間連接成網后,公園城市即生成,區內空間最大限度成為城市公共環境的一部分,園區生活,生態景觀,休閑,商業,商務等成為城市公共網的一部分,園區承載起適合的城市生活,進入城市規則系,便有了自動更新進化的能力。
· 浙江巨石總部大廈 在鳳凰湖公園中生長。南京經濟開發區的城市更新中,驚喜是來自兩個小項目的設計。
· 興智街 改造后成為享譽全城的美食打卡地,成為了園區新名片,很好的促進了園區的生活氣和標識度。
· 汀禪茶室 在園區山麓,成為了南京日料界的頂級品牌,每天都有來自各地打卡尋找的客人,這讓園區和周邊商業得到大量的媒體露出機會,產業園與城市的融合過程產生了很多化學反應。
Diluted Boundaries
連接線節點 / 加入循環而不是自建閉環
現代園區運營正走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化,對于研發,孵化,雙創集聚,總部等業態的賦能也更多元。除了區內運營,園區以平臺節點方式建立和接入與外部的連接線,資源,財富,技術,人才都在連接線上流動,連接線規模決定了園區能級,一個優秀的園區是成為連接線節點,賦能區內產業和企業,并往樞紐化方向發展。
連接線會替代傳統園區的物理規模和邊界,弱化區位依賴。
這個點對于產業鏈,服務鏈,生活方式都是種更新,需要更積極的場景適配。
...........
'強場景
Intensified Scenes
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創新的溫床 / 朋友圈(juan)VS 雨林社會
內生驅動力來源于持續創新,數字化提升了園區的效率,而創新依賴不確定的碰撞。
互聯網時代,朋友圈(juan)形成了社交舒適圈層,算法形成了精準的信息投喂,但這恰也導致個體創新能力在減弱。
創新總是發生在認知的邊緣或者跨界時,產生于復雜而多樣性的熱帶雨林式環境里。
園區場景設計就是要構筑這樣的雨林社會,促進這種碰撞發生頻率。
· 成都騰訊大廈,2009年設計,環型大平層可以很好的促進交流效率,到現在已經成為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標準,退層露臺花園與運動場靠近工作者,會促進雨林社會生長。
· 桐鄉鳳凰湖CBD區,設計將多樣性的會展商業酒店辦公等業態整合在一個活力環周圍,不同人群交叉流動,商業生態也就產生了。
Intensified Scenes
空間顏值 / 空間即是消費品
空間顏值已成為一種經濟,直接作用到使用者。
人聚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在新青年人群中,辦公環境,空間顏值成為選擇職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與過去園區純粹的依賴成本,效率,效益或投資驅動不同的是,現在園區的建筑和環境,其本身就可以成為消費品或流量IP,在弱邊界條件下,這會讓園區發展擁有更多的升級機會。
我們非常在意一個設計有品質的完成,同時還能具有公眾性和藝術性,這表現為場景具有公眾可以理解的美好,個性,和溫度。
· 南京新能產業園(建設中)建筑工業美學的張力
...........
'陽光派
Invigorated Atmosphere
健康陽光明快 / 園區的氣質
在象征性,風格化和精致感之后,更加真誠陽光的建筑環境開始獲得青睞,這與當前新生代的消費習慣相關。
我們主張健康陽光明快的特征,并且認為這也是未來社區的趨勢。
在我們的案例中,越來越多如學院式公共空間,分布式的運動場和小咖啡亭,院子邊的地下車庫,擁有最好景觀的食堂等,推動將自然風和陽光,綠色植物帶入到盡可能多的角落。
建筑尺度更社區化,材料上暖色和跳色被經常使用。
建筑語言去裝飾,更加簡練真實,保持有品質的簡樸和有溫度的距離。
· 蕭山科技城園區(建設中)用溫和的配色與學院式環境軟化產研園區工業感。
· 騰訊科技島XY公寓(方案)中,我們為使用者創造了積極陽光的公共環境,表現在更多灰空間,溫和質感材料,綠色植物,以及視覺對景設計,人看人的場景,更開放并能影響他人的活動場所等。
Invigorated Atmosphere
積極的節制 / 生態技術與藝術
綠色低碳是社會共識,積極的節制是可持續的前提。
我們在設計中,不僅僅是使用節能技術和措施,而是要將其與空間構造和材料完美結合,以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姿態呈現。
我們與眾多優秀合作方協作來解決這一問題。近十年我們與包括幕墻顧問和設計,燈光顧問,生態技術,綠建設計等在內的合作方完成了多個出色作品。
比如在南京新能產業園中,設計利用光伏幕墻和玻璃幕墻的不同透光率編織肌理,形成新的設計元素。將跟隨陽光轉動的光伏樹成為街道家具和能量加油站,為園區提供可互動綠色體驗。
· 騰訊武漢研發中心 的懸挑露臺和柱廊也是光線控制的措施。
· 騰訊科技島XY公寓,用XY分叉廊道來獲得更好的海景視覺和通風采光,從濱海公園到社區公園,垂直向上的立體綠化以及屋頂花園,將被動式節能設計以人可感知的場景實現,感知的綠色也是社區一個重要的指標。
...........
規劃設計完成是一個園區的開始,如本文前面所述,設計師在有限的介入時間里做對的事,設計賦予園區好的啟勢,和對未來變化的寬容性,讓運營和升級都能建立在良性基底上。